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垄宇 )3月29日晚,为2014级各创新实验班学子开设的特别课程《工程导论》第一讲——“类脑科学与技术”在启明学院亮胜楼报告厅如期举行。作为第一期的主讲人,骆清铭教授为同学们分享了他多年科研中的心得体会。
骆清铭从类脑计划讲起,他将大脑神经系统比作二维的地图,全脑图像就相当于卫星鸟瞰地图,脑立体定位图谱相当于行政区划地图,而其中最重要的神经环路则好比于高速公路。骆教授接着讲到,“当时我就有个想法,如何将二维的图像转化为高清晰度的三维。”带着这样的想法,骆教授开展了十多年坚持不懈的MOST项目。
当讲到自己参与的MOST(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系统)研究时,骆清铭讲述了自己的科研心得。如何在一项科研中坚持十多年而不觉枯燥?如何在陷入瓶颈时取得突破?这也都是同学们关注的话题。骆清铭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同学们:“交流”是科研中的一把利器,它可以帮助你绕过许多障碍与瓶颈。除“交流”外,善于发现问题也是科研工作者的重要能力,找准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在谈到本科学习的时候,他强调:本科应该清楚概念,概念又是指的坚实的数理基础,这样才能在科研中做到明确方向。
由工程科学的定义,骆清铭说,与基础科学研究主要由个人兴趣和好奇心驱动不同,工程科学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需求所驱动。工程科学能为社会,政府和政治家指明方向和道路。他认为当今社会的科学与工程都是需求导向,把握好这点才能更好的进行科研。
在随后的提问环节中,有同学问到关于学科跨界学习中“深度”与“精力分配”的问题,骆清铭强调说交流仍然是新知识获取的重要途径。“科学研究永远是在逼近事实的路上,每个人都在小步前进。”回顾自己多年科研生涯的骆清铭教授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