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30日晚七时,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在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A301报告厅为工程科学学院15级新生带来了精彩讲座。李院士围绕主题“‘互联网+’助人‘诗意地栖居’”,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科技与人文之美相互交融的知识盛宴。此次与会学院人员有付玲副院长、杨海斌副院长、辅导员李周密老师以及15级班主任刘翔。
图:李院士讲座
即使身负盛名,李培根院士依然平和,被师生亲切地唤作“根叔”。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讲座的主题是李院士在听取同学们的意愿后专门选定的。讲座前,李周密老师如数家珍般地分享了与李校长以往相会的点滴,并鼓励同学们今后多听李院士的演讲。
李院士以荷尔德林的诗篇展开讲论,引出海德格尔“人应诗意地栖居”的著名哲学思想,启迪我们反观当下,意识到工业文明将使人类异化。事实上,诚如诗人与哲学家所预言的一般,过度理性已然造成现代人精神荒漠化,人本思想的缺失亦使生活变得刻板而琐碎,人类面临着被外在事物所奴役的危局。由此,李院士提及了胡塞尔的“生活世界”观,提醒同学们重视人的存在并探问人生意义,在互联网时代呼唤哲学的苏醒、诗意的回归。
李院士强调,互联网其实可以给人类带来更多,“互联网+”加上的便是关怀生活意义的一份诗意。技术本身无外乎是一种解蔽方式,因而对技术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工具意义的层面上。在技术的实现过程中突显存在性,将是互联网发展的一大前景。随后,李院士辅以实例,分别从用户、制造者、技术人、环境以及难以感知的存在五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作了阐述。列举的实例涵盖从微信为用户提供发声平台、创客网络DIY引发制造革命、医师执业“自由行”昭示技术人愈加舒适的工作状态,到GPS改善氮循环以呵护共同家园、传感系统以数据的形式帮助人们捕捉微小感知等。至此,一幅关于互联网时代的充满诗意的锦绣蓝图全然铺展于同学们眼前。
“正如从一开始,否定性就寓于肯定性之中一样,‘互联网+’亦寓奴役于自由之中”,李院士补充道。一旦互联网解放的力量转而成为解放的桎梏,诗意就被遮蔽了。李院士以方兴未艾的互联网教育及互联网医疗为例,向同学们揭示了潜存的弊端,警示我们批判性地面对“互联网+”。所谓诗意,三个关键词以蔽之,曰:情感、对人的关怀和人的权利。李院长敛容说道,“虚拟化”容易疏离现实中人际关系,使社会日趋冷漠,这对于本身存在不足的情感教育而言无疑是雪上霜。李院长进而鼓励大家合理地利用互联网,关注人类社会的重大问题。此外,自由畅通的网络环境亦给人们的隐私权和平等关系造成威胁。但另一方面,人们又可以通过网络给世界的更多角落带去关怀,为更多的人创造机会。如何取精华而去糟粕,则依靠理性的选择。
聆听完李院长的演讲后,同学们获益匪浅,各抒己见。两位参加活动的研究生学长分别询问了关于学校图书馆制度、研究生学习方向两方面问题。我院学生苏心洲、李想、李小坤及班主任刘翔亦先后发言,与李院士畅谈异化危机、互联网发展宏图、诗与诗意的关系、大学生的成长规划、“存在”的等次等等。其间,针对步入大学不久的新生们,李院士强调从学习的必然状态转变为自由状态的重要性。
图:李院士与学生们亲切交流
最后,付院长谈及工程科学学院的办学理念大多源自李院士,至今仍在为学院的教学工作出谋划策。李院士的谆谆教诲将与学院大一新生一年一会,陪伴学院走过风雨春秋。
图:李院士与同学们亲切互动
图:全体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