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根据工程科学学院(国际化示范学院)建设性质、学院定位、培养方案,按计划,2015年暑期,学院遴选,并派出4名学生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参加2015年暑期学校学习、交流活动,为期三周。其中,全额资助3人,选拔标准:期末成绩、专业认知实习全英语考查综合排名,择优录取。
根据学院要求,学生做了充分的“出行攻略”,拟定了学习计划。回国后,许阳、李昀阳、刘剑桥、骆依林等四位同学向全体师生分享所见所闻和经验体会。在项目结束后,他们介绍了赴美国UC Berkeley参加summer school的学习收获。许阳细腻地讲述了当地文化和自身的学习体会;李昀阳以“行千里路,穷千里目”为题娓娓道来激励着学弟学妹;刘剑桥幽默诙谐地介绍了“在美之学、玩”;骆依林理性地展示了金门大桥科技与美学的完美结合。会场上全院同学认真聆听和记录,同时也在心中规划未来,相信工程科学学院每位同学都会通过努力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以下是采编的项目执行情况问答。
问1:在外执行了哪些任务?
带队老师张悦: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同学们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了约30学时的全英文课程、讲座学习,内容包括英语交际技能、英美文学、创业与创新、美国文化等多个方面。
赴加州的另一所世界顶尖学府——斯坦福大学参观,体验到了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不同的校园文化。
走访了旧金山和硅谷数家知名企业、工厂和标志性景观,包括Intel博物馆、劳伦斯国家实验室、笛洋美术馆、旧金山市政厅、金门大桥等等。开拓了视野,体验到当地风土人情,并对科技创新有了更多的认识。当地优秀学生共有的特性是具有强的学习计划和自我规划的能力,且高度重视自我的全面发展。
在海外,除了日常学习之外,我作为带队老师,定期组织学生开组会,让同学们坚持用英语回顾当天的所见所闻所学,交流自身的困惑并反思。整个旅程和项目实践对我校学子产生了很大的触动。
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简称UCB),公立研究型大学,是美国最负盛名的顶尖学府之一与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一同被誉为美国工程科技界的学术领袖。伯克利的研究生教育一直被认为是美国最为顶尖的水平。2015年USNEWS发布的美国大学排名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位于全美综合排名第20位,其中,该校的工程学院排名第1。
问2:校园学习生活的情况?
学生许阳:上课的老师也特别热情,上课是他们的工作,更多的是他们的一份爱好,他们享受这种自由的生活,将自己在伯克利的经历传授给更多的人,他们都特别喜欢讨论。最喜欢的是一位教语言的老太太,和她有过短暂的交流,觉得她生活得很开朗,很注重生活中细节,是一个风趣的老太太。英文的语境是低语境,所以美国人说话比较直接,同时也造就了较多人耿直的性格。
原来只知晓关于课程就是短时间内看一大堆书。现在工程科学学院上外文教材时,确实感受到了压力,因为外文教材都是娓娓道来,看了一大堆都在解释同一件事。但是仔细想想,事物的认知过程确实如此,我们有推理能力,但是归纳和总结能力值基本为零。外国在课堂上最讲究一件事,讨论,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也是一种能力。向老师同学挑战可以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虽然和本土学生的英语能力隔了一个太平洋)。去伯克利工学院逛了一圈,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都在应用,运用他们所学。造机器人,造船等等,一个整体的想法,运用自己各方面所学,都说学十遍不如教一遍,教十遍不如做一遍。想想我们学院也有项目实践,现在唯一一点我觉得需要改进的就是做自己想做的,创造力是个很大的问题,没有自己想法永远成不了大师,真正的大师就是把自己一个简单的想法做到极致。还想特别强调,就在伯克利而言,学生真的是比你会学,更比你会玩。周五晚上的party就不说了,平时各种各样的活动,改善生活质量,同时培养社交能力,还能从生活中得到灵感,记得ted演讲中有个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每天拍一秒钟的视频,一辈子也不过几个小时的视频,但是能让你回忆起每一天的喜怒哀乐。去了伯克利的图书馆,基本上每栋建筑都有自己的图书馆,我感觉现在大学生对图书馆的利用有同样的问题,图书馆不应是自习的地方,而该是自学的地方,我说的自学是指去发现,世界被放到了这里,你能从这里看清世界。在伯克利的图书馆里,特地设立了一项奖,鼓励大家发现图书馆里面独特的知识。
学生李昀阳:在伯克利的图书馆中,有刻着第十一任校长的一句话,“图书馆是一个大学的灵魂”。其实我也愿意相信,博物馆和美术馆就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我们在笛洋美术馆中见证了玛雅文化的兴衰,也在芳草地艺术馆中领略了现代行为艺术,我们在Palace of Fine Arts仿佛回到了古希腊,看天鹅成群结队从头顶飞过又仿佛进入童话仙境。我和小伙伴也在自由活动时去了旧金山市政厅,步履匆匆西装革履的行政人员与我们这样拿着相机的游客对比鲜明,甚至还有几对新人在市政厅拍婚纱照,我却觉得不突兀。
学生刘剑桥:我们主要住在伯克利。伯克利的清晨凉爽干燥,街道上落满了不怕人的鸽子,和煦的阳光伴着阵阵微风,爬墙虎像波浪一样一阵阵涌动。我们就是踩着这样的清晨来到了伯克利的教室,与名校名师进行了一次次的互动。在English Speaking上,我们大声地一遍一遍重复着老师的发音;在Conversational English上,我们为几个单词激动得面红耳赤;在Guest Talk上,我们畅游硅谷历史,斯坦福历史……我们在这里成长,我们在这里丰收。也曾在Jelly Belly参观,和童话里的糖果工人热情地打招呼。我们从未想过,会和一群陌生的同学建立这样的友谊。我们会在宿舍楼下排练到深夜十二点,我们会早上七点集合排练……希望我能以学生的身份再次踏入国际一流大学。
问3:赴美交流的感受?
学生许阳:在这儿你能创生一切,也能被夺走一切!这是我对美国最深的印象,一个只有法律说了算的国度,最文明和最丑恶,希望和绝望,绝对都是并存的。
来美国之前,我对美国人的印象:自由开放,言论是自由的,只要你有你的理由;行为是开放的,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理解,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实现自己想法的权利,每个人都充满展现自己的欲望,同时,每个人都会尊重他人的选择。在大街上,你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各种奇装异服的人们,身上全是纹身,发型独特甚至诡异,看上去不拘一格,丝毫不容易亲近的人。但是只要你凑上去打声招呼,他们绝对会用一声“Hi”热情的回答你。一次在荒山的公路上,我向一个年轻帅气的青年询问附近哪有车站,他沉思了几秒,然后几乎用口述一张地图的方式让我在脑海中理清了路线,还带着我去了那儿,告诉我怎样坐车便宜。我顿时百感交集,觉得再美的风景也比不上一次与人的交流,美国人的热情实实在在地打动了我。制度相对很多国家较为完善。
还有一点,我见到的人中有很多粗中有细。餐厅、超市,很多地方甚至墙壁都是没有刷过的红砖,看起来像工厂,显得很粗犷,但是里面的服务员会让你感觉到很亲切。
学生李昀阳:下了飞机,我就感受到加州的热情,美国西海岸这样温柔的气候,在二十几度的夏天,闻着迎面而来的风,它带着潮湿的海水味道。在那,我体验了伯克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课堂上有老师幽默风趣的互动还有让人受益颇丰的干货,本以为是生涩困难的英语课程,的确有趣而生动,我们也在小组互动的讨论中想象着创业的艰辛,体验着语言的魅力。让我震撼的是Guest Talk 中Dr. James Wu对斯坦福大学成长史的解读,我们第一次深刻地认识到北美高等教育的模式是多么富有挑战性,心中也有渐渐坚定了目标。
旅途中的温暖大抵都与人有关。我们从未想过能与这群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以这样的方式相遇。交流项目中,大家来自天南海北,不同的大学,不同的专业,相似的年纪。我们每日相聚,可以为了表演时的一个创意和细节激烈谈论,也互相结伴走在校园的小路上,我们也曾一起躺在Sather Tower前的草坪上晒太阳,也会在熟络后互相串门聊天游戏。表演当天,我们的节目由于设备原因无法播放准备好的材料,也没有人有丝毫抱怨。最后的我们牵着手唱起一首《凤凰花开的路口》,我愿意相信,多年后,记忆还是会和歌声一样鲜活美好。还有一路上都照顾我们的Cass姐,以及负责搞笑担当的虎哥还有Tony,以及我的心灵导师张老师和各个学校的带队老师,我们就这样相亲相爱。
除了校园内的生活,我们也在一次次行走中体验着这座城市的灵魂。金门大桥的壮观我不必赘述,渔人码头海豹的长啸仿佛还在耳边,我也在棒球场声嘶力竭地呐喊道“Let’s Go! Oakland!”,在Sausalito我就沿着海岸线走着,一边是无垠的海,一边是开满五彩斑斓的鲜花的街道,我不禁放慢脚步,用相机镜头记录着那些骑着自行车穿越小镇的一家人脸上的笑容,我也坐着听完了街头艺人弹奏的一首乐曲,然后献出我所有的零钱接受他一个善意的微笑。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简单,一个冰激凌就可以带来一整天的好心情。
学生许阳:旧金山湾区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受到太平洋气流的影响,这里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白天温度在20度上下。整个夏季都是大大的太阳,大得人睁不开眼睛,所以说加州最贵的还是阳光。沿着海湾都是城市,渔人码头看的是热闹,海边的木桥上,来来往往的全是游客,海风海鸥,远眺海湾中还立着孤岛。潇洒丽都,宁静的小镇,一条整齐中见凌乱的石滩隔开了海和镇,小屋错落在山上,藏在艳丽的花丛中,门也是格外的精致,门前都有条楼梯引下来,正对着这片海湾。想象每天清晨,打开门,下楼梯就能闻到海的味道。伴晚坐在楼梯上,看着太阳穿过金门大桥。
“我能看见凌晨四点的洛杉矶。”科比这么说过。一座城市的夜景,在我心中,像值得鉴赏的油画,远远地端详,不敢去打破。也是凌晨,做在山顶上,看着熟睡中的伯克利,突然觉得暗黄的灯光下,黑夜很空旷。
不得不赞叹这里的城市规划,也许是受地震的影响,这里格局都被重造过。马路不宽,纵横交错,平矮的木屋全都包围在里面,门前还有栅栏围起来的草坪。在学校附近,都是一些超市商店以及饭馆,沿着一整条街,都很热闹。教堂、剧院这些则全都在另一边,很宁静,除市中心外,很少看到高楼大厦。
学校内部则是各种哥德式的建筑,在学校里,全是毯一样的草坪,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坐在草坪上看书聊天。加州最让我留恋的,不是阳光,而是草坪和直率的人。
问4:本次出行给你的启迪?
学生李昀阳:这二十多天的日子,就像“穷极一生,也做不完的一场梦”。飞往旧金山国际机场的航班上,我第一次在空中看日出日落, 我飞越十几个小时,从中国中部到美国西海岸,从一所大学到另一所大学,从一种文化到另一种文化。出发前我也问过我自己,我最想收获的是什么? 我们在交流项目结束的前一天凌晨五点爬上山峰,看整座城市苏醒,凌晨的伯克利宁静安详,不像纽约这种充满现代城市气息的繁华都市,伯克利的日子更加悠闲安逸,我们等天明的过程中没人说话,就那样安静地坐着,我想再好好看看这座城市,沉淀下自己的思绪,这二十多天的经历告诉我,也许就是一种对充满挑战的新生活的渴望和想要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决心。
学生骆依林:这次UCB之行,是一段非常非常精彩而宝贵的经历,二十多天中的一幕幕清晰而生动地再次展现在眼前。那些上过的课程,游览过的美景,吃过的美食,还有游戏……太多回忆、太多感想,那段快乐的日子,定会成为我生命中难忘的一笔。
在外交流期间,几乎每天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小到校园里停车处巧妙的设计,大到中美教育的差异,几乎都会让我思考。其中有一点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科学之美”。劳伦斯科技馆,虽然主要对象是小孩子们,但是里面的很多互动展品让我觉得十分有趣,以致我一共去了两次。全息投影、意念控制球的运动、模仿人的表情的机器人……每一个都新奇有趣,而在这些展品的旁边写有他们的简要原理,真正的实现了“寓教于乐”。对于已经有一些科学知识基础的我来说,看到这些真的是觉得十分激动。因为这些平常让我觉得枯燥无味的理论竟然在这里以如此有意思的方式向展现出来!在这个科技馆里面,我第一次这么强烈地体会到了科学的乐趣。
这两件事让我陷入了思考:原来科学也可以是这样美的,原来科学也可以是这样有趣的。反观我以往所受到的教育,似乎很少强调科学的“应用”而过分测侧重于考试方法。我看到在科技馆里有一些孩子在台上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台下有老师进行提问,一个个孩子的应对着宛若一个“大人”。馆内NASA关于探测冥王星的宣传册简单易懂(附赠的主题贴纸也很有意思)。政府对民众的科普教育高度重视,是以有意思的科学在实际应用,这样贴近生活的方式进行全民教育的。
将科学变得有意思,看的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实例。可以激发受教育者发自内心的对科学、工程的热爱,而不是仅仅为了考试。这次经历也告诉我,倘若外部环境暂时无法提供这样的条件时,我们应该自己寻求和发现所学知识的美——去思考和调研这些知识将来可能在哪些地方被用到,可以用来做些什么。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掌握这些知识——作为创造的工具而不是文本。
问5:项目结束时的心情?
学生李昀阳:离开那天,我们没有和项目组其他人员殷殷告别,我觉得我们不会告别……总觉我会再一次踏上这片土地,会在不同的场合下见到陪我度过这二十天的人们,我不想以游客的身份再次拜访这样的大学,一路渴望着有朝一日拿着Offer踏入这样的高等学府。现在起,回国后的生活会不一样,因为心中已经埋下种子,想深度看看世界的愿望更加强烈,若有机会,我会走遍伯克利22个图书馆……此次出行,为我打开了一个窗口。世界很大,比地图上的、比心中的都要大很多,感觉远方很多地方拥有不同的故事等待着我。